【內容提要】目前,我國最突出的食品安全問題是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本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重點就打擊濫用食品添加劑和非法添加非食品原料等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中涉及到的濫用食品添加劑如何定罪處罰,食品生產中添加的不合格食品添加劑,摻進的藥品、使用的新資源食品,被當作食品原料的已腐爛變質或者被污染的食品等物質能否認定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等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觀點。
【關鍵詞】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濫用食品添加劑 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為充分運用法律武器嚴懲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全國人大常委會于2011年2月25日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簡稱《刑法修正案(八)》),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中有關食品安全犯罪的第143條和第144條進行了修改,將《刑法》第143條中“食品衛生標準”修改為“食品安全標準”,簡化了罰金標準,取消了單處罰金,把第144條適用第二檔刑的條件修改為“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簡化了罰金標準,取消了單處拘役。2013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了《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修正案的頒布和司法解釋的出臺解決了實踐中的一些難題,為打擊食品安全犯罪提供了法制保障。當前,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仍然十分猖獗。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勇在接受媒體采訪中指出,食品安全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是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饅頭等都是典型的非法添加案件。⑴運用刑事手段打擊非法添加和濫用添加劑的問題是近階段的一個重點,有必要對其中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
食品添加劑是否屬于食品在司法實踐中一直存在爭議。有觀點認為,食品添加劑屬于食品。⑵有的觀點則與之截然相反,認為食品添加劑不屬于食品。⑶該問題的厘清涉及到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添加劑是構成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還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督忉尅返?0條規定,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添加劑,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40條的規定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定罪處罰。顯然,《解釋》認為食品添加劑不屬于食品。
一、將食品添加劑排斥在食品范疇之外的法律依據和理由
(一)食品添加劑不具有食品基本屬性
根據《食品安全法》關于“食品”的定義,食品包括三類:第一,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第二,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食品原料,第三,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食品添加劑并非食品成品已是共識,但是食品添加劑是在食品生產中加人,與食品原料類似,因此,食品添加劑是否屬于食品原料成為判斷其是否屬于食品的關鍵。
《食品安全法》第99條規定,食品添加劑,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根據我國法律和標準規定,我國食品生產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一般可分為單一品種食品添加劑和復配食品添加劑。GB276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按照功能類別將單一品種食品添加劑分為酸度調節劑、抗結劑、消泡劑、抗氧化劑、漂白劑、膨松劑、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著色劑、護色劑、乳化劑、酶制劑、增味劑、面粉處理劑、被膜劑、水分保持劑、營養強化劑、防腐劑、穩定劑和凝固劑、甜味劑、增稠劑、食品用香料、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其他類等23類。單一品種食品添加劑的原料絕大多數不是食品,生產工藝一般有化學反應法(化學合成法和化學分離法)、生物技術法(發酵法和酶法)、物理加工法(壓榨法、提取法、蒸餾法等)三大類。如檸檬酸、β—胡蘿卜素、阿斯巴甜、薄荷油,瓜爾膠等。復配食品添加劑是指為了改善食品品質、便于食品加工,將兩種或兩種以上單一品種的食品添加劑,添加或不添加輔料(食品原料),經物理方法混勻而成的食品添加劑。如復配冰淇淋乳化穩定劑,復配著色劑等。食品用香精是一類特殊的復配食品添加劑,一般由食品用香料和輔料組成,生產工藝一般是物理混合、熱反應。如檸檬味水溶性香精、牛肉味咸味香精等。無論是食品成品還是食品原料,在正常情況下,可以直接食用或者經過簡單加工后可以食用。而單純的食品添加劑卻不能獨立作為食用的對象,不具備食品原料可充饑、有營養的基本功效,而是人為加入到食品中并且希望在食品或食品生產過程中發揮一定作用的物質??梢?,食品添加劑雖然直接或者間接地成為食品成分或者影響食品特征,但是其并非食品中原有成分。因此,從食品添加劑的原料、作用和本質上看,食品添加劑不同于食品,不屬于食品原料,不屬于刑法意義上的食品。
(二)食品添加劑的法定性決定其不屬于食品
《食品安全法》第45條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技術必要性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及時對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的標準進行修訂?!妒称诽砑觿┥a監督管理規定》規定,食品添加劑應當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準并以標準、公告等方式公布??梢?,食品添加劑是一個屬于法律范疇的概念。即因各個國家的不同規定,同一物質在有的國家屬于食品添加劑,在有的國家則不屬于食品添加劑。而食品則不同,只要供人食用或飲用的經加工、半加工或者未經加工的物質,除了只作為藥品使用的物質外,都屬于食品。食品之所以成為食品,是以其自然屬性是否可供人食用或飲用來評判,并非根據法律規定或者按照其是否列入食品目錄來判斷。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食品添加劑不屬于食品。
(三)現行管理制度將食品添加劑和食品(含食品原料)作為兩種不同的物質來調整
在行政許可上,《食品安全法》第29條和第31條規定,國家對食品生產經營實行許可制度。從事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食品流通許可、餐飲服務許可??h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照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審核申請人提交的本法第27條第一至第四項規定要求的相關資料……;對符合規定條件的,決定準予許可: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決定不予許可并書面說明理由。而關于食品添加劑的行政許可,《食品安全法》第43條規定,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實行許可制度。申請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的條件、程序,按照國家有關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規定執行。在管理要求上,《食品安全法》也分開規定。如第36條規定,食品生產者采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應當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明文件。第38條規定,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者,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標準對所生產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或者銷售。
二、與食用添加劑相關的幾個問題
(一)濫用食品添加劑不屬于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的食品加工業,但是有的食品添加劑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合理使用可能在人體內產生積累,因此,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妒称钒踩ā返?6條規定,食品生產者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標準關于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的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鑒于食品添加劑是經過風險評估證明安全可靠的,即使濫用即超限量或者超范圍使用,其危害仍遠遠低于在食品生產中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或者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也就是說,食品添加劑和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上海有關法院在染色饅頭案件中就持該觀點進行判決。⑷因此,《解釋》第8條規定,在食品加工、銷售、運輸、貯存等過程中,違反食品安全標準,超限量或者超范圍濫用食品添加劑,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依照刑法第143條的規定以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定罪處罰。在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銷售、運輸、貯存等過程中,違反食品安全標準,超限量或者超范圍濫用添加劑、農藥、獸藥等,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適用前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二)我國食品添加劑的范圍
《食品安全法》第28條第1款第1項規定,禁止生產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督忉尅返?0條第1款第1項規定,法律、法規禁止在食品生產經營活動中添加、使用的物質應當認定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也就是說,除了食品添加劑外的化學物質在食品生產經營活動中添加或者使用將被認定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此時,哪些物質屬于食品添加劑就顯得格外重要了。目前,我國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主要規定在GB276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和GB1 4880—201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中。當然,食品添加劑目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將根據情況變化,在標準規定的基礎上通過國家衛生部門的公告來增減添加劑品種,變更添加劑使用范圍和用量。如2013年2月17日,衛生部就發布了2013年第2號公告,⑸批準葉綠素銅等2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N—對苯乙腈基薄荷烷基甲酰胺等2種食品用香料新品種,批準維生素E等10種食品添加劑擴大使用范圍、用量,調整食品營養強化劑維生素A在風味發酵乳和再制干酪中的用量。因此,在司法實踐中,不僅要關注GB276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和GB14880—201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還要注意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有關公告。
三、關于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法律認定
(一)添加不合格食品添加劑是否屬于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根據《解釋》規定,生產經營食品中濫用食品添加劑,按照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定罪處罰。該規定的前提是所添加的食品添加劑是合格的。如果添加的食品添加劑質量不合格,應該如何認定?筆者認為,認定一物質為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必須把握有毒有害和非食品原料這兩個要件。如上文所述,食品添加劑不是食品原料,因此,不合格食品添加劑是否有毒有害成了認定其是否屬于“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關鍵。食品添加劑作為工業晶,其質量合格與否的判斷標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26條第2款。該款規定:“產品質量應當符合下列要求:(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應當符合該標準,(二)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但是,對產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說明的除外,(三)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注明采用的產品標準,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痹撘幎ㄒ蠛细癞a品不僅應當具備應有的使用性能,還應當不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也就是說,添加劑不合格有的是因為不具備應有的使用性能,不合格的添加劑并非理所當然地就有毒有害。因此,對于食品生產經營中添加不合格食品添加劑,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合格添加劑有毒有害的,認定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反之,則不能認定。認定中存在困難的,司法機關可以依據《解釋》第21條的規定,根據檢驗報告并結合專家意見等相關材料進行認定。
(二)食品中添加藥品是否屬于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解釋》基于當前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禁用藥物易發多發的特點,如在減肥保健食品中添加副作用危害嚴重的“西布曲明”等藥物成分,在男性保健食品中添加“偉哥”等,明確規定對此類行為應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處罰。⑹不論是保健食品還是普通食品,《食品安全法》第50條規定,生產經營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藥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物質的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公布?!督忉尅返?0條規定,法律、法規禁止在食品生產經營活動中添加、使用的物質應當認定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由此可見,在食品生產經營活動中添加、使用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物質的目錄外的藥品,違背了《食品安全法》第50條的禁止性規定,應當將所添加的藥品認定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三)違規使用的新資源食品能否認定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隨著人類發展,將不斷有新資源成為食品或者食品原料。如在我國無食用習慣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從動物、植物、微生物中分離的在我國無食用習慣的食品原料,在食品加工過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種因采用新工藝生產導致原有成分或者結構發生改變的食品原料。這些新資源是否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慢性或其他潛在性健康危害安全需要進行安全性評價。未經過安全性評估,不得利用新的食品原料從事食品生產。通過安全性評估的,衛生部對批準的新資源食品以名單形式公告。公告內容一般包括名稱(包括拉丁名)、種屬、來源、生物學特征、采用工藝、主要成分、食用部位、使用量、使用范圍、食用人群、食用量和質量標準等內容。衛生部還根據新資源食品使用情況,適時公布新資源食品轉為普通食品的名單。對于批準的新資源食品,在其適用范圍中一般有以下表述方式:1.禁止型。如:御米油,是罌粟籽經清理、去殼,采用壓榨等方法制油,并經脫水、脫色、脫臭、精濾等工藝精制而成。衛生部公告規定,其僅限用于食用油,不得再生產加工其他食品、食品添加劑。2.不宜型。如人參(人工種植),是指5年及5年以下人工種植的人參。衛生部公告規定,孕婦、哺乳期婦女及14周歲以下兒童不宜食用,標簽、說明書中應當標注不適宜人群和食用限量。3.不包括型。如乳礦物鹽,⑺是以乳清為原料,經去除蛋白質、乳糖等成分而制成。衛生部公告規定,其使用范圍不包括嬰幼兒食品。這里的不包括主要是因為該物質對嬰幼兒是否安全目前無法評估,出于保護嬰幼兒的目的,將嬰幼兒不包括在可使用范圍內。4.符合標準型。如花生四烯酸油脂,是以高山被孢霉為菌種,經發酵培養制得菌絲體,菌絲體經過濾、壓榨、干燥、萃取及精制后得到花生四烯酸油脂。衛生部公告規定,其在嬰幼兒食品中使用應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
《食品安全法》第85條對未經過安全性評估,利用新的食品原料從事食品生產的行為設定了法律責任。表面上看,《食品安全法》禁止將未經評估的新的物質作為食品原料進行食品生產。違反該規定的,根據《解釋》第20條規定,可將其視為法律、法規禁止在食品生產經營活動中添加、使用的物質,進而認定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但是,這些新物資基本上是來源于動植物或者微生物,在本質上屆于食品原料,不符合“非食品原料”的構成要求,“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無從談起。至于通過安全性評估的新資源食品,即使行為人未按照衛生部公告的要求執行的,也因其屬于食品原料而不能將其認定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對于行為人違背規定生產經營未經衛生部批準的新資源食品,或者將未經衛生部批準的新資源食品作為原料生產加工食品的,可根據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或者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的規定來認定。
(四)已腐爛變質或者被污染的食品是否屬于“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將一物質認定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毒有害,二是非食品原料。顯然,已腐爛變質或者被污染的原料有可能是有毒、有害的,但是其本質上仍然是食品原料,不宜將其認定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至于使用已腐爛變質或者被污染的食品原料生產食品的,符合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構成要件的,可依此罪定罪處罰?!督忉尅返?條第l項:“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含有嚴重超出標準限量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143條規定的‘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規定,也進一步說明食品本身含有嚴重超出標準限量的致病性微生物的,仍應認定為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也就是說,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犯罪對象是有毒有害食品,除此以外,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即使具有一定的毒害性也不屬于該罪的對象范圍。
文章來自:中國食品添加劑應用網